一说认为豆萁是曹植,而豆是曹丕,因为豆萁被迫燃烧,成就了锅中的豆子,熬出了一碗可口的豆汤,所以豆萁就是牺牲的对象,豆子在锅中也有煎熬,但它终究是被留下来了。这也比喻了,曹丕扶摇直上,曹植必须是他脚下的垫脚石,除掉曹植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众多诗歌鉴赏中,其实更多是鉴赏后人改编过的版本,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根据这句诗,自然就能理解出曹植是豆,曹丕是豆萁,用一种抽象的方式表达:豆萁要杀了豆,豆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