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三春和九春的区别

三春和九春的区别

三春和九春的区别

古代将夏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称为春。一年四季在于春。在古代春天还有各种各样的雅称,这些雅称从不同角度生动地传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记载了春天的文化意义。

三 春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其实就是春天。古人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合称“三春”。

九 春

春季三个月为九十天,十天为一春,称为“九春”。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绿蘂碧须,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

青 春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青春成了春天的代称。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这里的“青春”不是少年、青年人的年龄,而是春天。《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明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还有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意思。

青 阳

春天阳光温和明媚,因而又有“青阳”之美称。陈子昂《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中的“青阳”正是此意。

芳 春

春天气温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天又有“芳春”的美称。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陆机诗云:“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阳 春

我国江南一带,人们给春天以“阳春”或“阳春三月”的美称。

李白的诗“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艳 阳

春天风和日暖,阳光灿烂,故又称“艳阳”。

杜甫有诗云:“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鲍照有“艳阳桃李节,皎洁下成妍”的诗句。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分别将正月称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阳、元阳、春王、正阳,将二月称为仲春、酣春、大壮、中和、仲阳、阳中,将三月称为季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其他称谓如天端、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也都是春天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