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巧妙的一首诗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这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是柳宗元的族叔——柳中庸所作。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从东西奔波、往来边城,到跃马横刀、征战不休,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了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境象肃杀凄绝。
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既显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产生回肠荡气的效果。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白雪、青冢、黄河、黑山,拆开来看,只是组成边塞诗的普通意象,但是经过图画技法的组合,就变成了色彩丰富的丹青图卷。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