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据”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符读书城南》诗。这首诗作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是一首劝学诗。符是韩愈的儿子,城南是韩愈的住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而诗中“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一句所表达的含义是,人要知晓历史,否则就和禽兽牛马没什么两样了。韩愈的这句诗源于《孟子股文公上》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说:人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吃饱、穿暖、住得舒适如不给以道德教化,就和禽兽相近了。韩愈取孟子的话,目的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来教育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