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为师是谁的主张
以道为师是庄子的主张。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也是始终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培养着许多弟子。《老子》五千言,以“道德”二字为宗旨,庄子不仅完全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而且其师道观也发展了老子的师道思想。老子“贵师”,庄子也重师。庄子的师道观与其整体思想是相一致的。简而言之,即以德为本,以道为师。
以道为师,即心性修持大道生,至心修道,精诚通天。以德为本,是以道为师的基础,正如“意身清静上德明”是“心性修持大道生”的基础一样。庄子所重的师,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内涵。第一,直接以道为师,尊师就是重道。让人们同道合德,心身口意时刻与道同在,起心动念不离道德。道因德显,德是进道之梯。《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德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就象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阳光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这多是庄子自己的修身实践与体悟。
如《庄子·天道》云:“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天地》云:“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内篇·大宗师》中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