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行不义者天亦厌之出处

行不义者天亦厌之出处

嘿,你有没有听过“行不义者天亦厌之”这句话?没错,就是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老天爷都会抛弃我!”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不道德的事情,连天都会嫌弃你!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代人这么看重这种道德观念呢?

这其实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的极度重视。在那个时候,没有法律体系,社会秩序几乎全靠道德来维系。所以,孔子用“天厌之”来强调做不道德事情的后果。但在现代社会,虽然法律体系健全了,许多人的道德观念却反而模糊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社会事件,比如商家的虚假宣传、官员的腐败行为,这些难道不是“行不义”吗?老天爷是不是真的会抛弃这些行为?

其实,“天厌之”不一定非得指老天爷,它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复杂的时代,道德与法律共同维护着社会秩序。

所以,当你下次遇到道德困境时,问问自己:“如果别人知道我做这件事,我会不会觉得羞愧?会不会受到惩罚?” 这样一来,你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行不义者天亦厌之出处

出处:《论语·雍也篇》。

此句意思就是:做不道德不仗义行为的人,老天爷也会抛弃他!

出自《论语·雍也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假若做了不正当的事,天厌弃我!天厌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