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说拔举史记原文
孟老夫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不忍人之心”两个大论点,真是把人性和治国之道说得透透的!比如说,“舜发于畎亩之中”,这不就是说大腕儿都得从基层摸爬滚打吗?要是整天躺在舒服窝里,别说成才,连个大窟窿都挖不出来!再看“忍人之心”,这不就是说人嘛,谁见孩子掉井里都得心惊肉跳,这叫人性本善。可要是连这点善心都没了,那不就完了吗?孟老夫子的意思很明白:个人成长需要吃苦,国家要强得有对手,这可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对了,要是现在“躺平”成风,那孟老夫子该咋看?估计会说:“年轻人,起来干活儿,躺着咋能成大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n孟子 n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n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