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关于农历四月十三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关于农历四月十三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关于农历四月十三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四月在古诗词中属于初夏。当然现在的四月农历才三月,在古诗词中属于暮春。

暮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归来换去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中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冯延巳《踏鹊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风入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课中初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攽《雨后池上》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阮郎归·初夏》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杨基《天平山中》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幽居初夏》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祝枝山《首夏山中行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