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典故·金瓯
【出典】 《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及太清二年,景果归附,高祖欣然自悦,谓与神通,乃议纳之,而意犹未决。曾夜出视事,至武德阁,独言‘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今便受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非可悔也。”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见《全唐诗》卷六三三)
【释义】 金瓯,本指黄金之瓯(一种盆盂类的器皿)。南朝梁武帝曾用以比喻其国土的完整和巩固。他曾决意接受反复无常的军阀侯景降梁,后侯景攻梁,导致梁朝丧土亡国,如同金瓯破缺。故司空图在咏及梁朝历史时用“金瓯破”来比喻。后多用之咏丧土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