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翻波诗句格律
“鲤鱼翻波”这种格式,是格律诗中“双仄尾”这种正格的变格。
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其正格格式如下:
1、五言的正格为:平平平仄仄;
2、七言的正格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人们把它的最后三个字调整了一个平仄位置,变成了“仄平仄”,这样就形成了以下两种变格:
1、五言的变格为:平平仄平仄;
2、七言的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按照格律要求,这种变格的句式是“失替”的,但这种格式在唐人律诗中经常见到,人们还给它专门起了个名字,叫做“鲤鱼翻波”。从古到今,人们都不把这种“失替”的变格当做病格,而是一直把它作为正常的常用格式来使用。
对联中的“鲤鱼翻波”格式,来源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因为人们不把它当作病格,所以在对句中也不需要专门进行“拗救”,但为了不犯“孤平”这种大忌,在强调“一三五不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句中不能出现 “孤平”。若是五言,对句的第一个字绝对不能不论,必须用“仄声”;若是七言,如果对句的第一、二两个字不是“平平”而是“仄平”的话,那么第三个字就必须使用“平声”; 如果对句的第一、二两个字是“平平”, 那么第三个字才可以“可平可仄”。而且,为了避免出现“三平尾”,五言的第三、四两个字,七言的第五、六两个字,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 ,“平仄”可以是相同的,即允许出现“平对平仄对仄”,尤其是在五言的第四个字、七言的第六个字这样的关键位置,即使上下联都是“平声”也不算犯规,这就是 “鲤鱼翻波”这种格式的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