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府、农安塔的由来是什么
黄龙府位于吉林省中部的农安县
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隋为高句丽夫余城。到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关于黄龙府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公元926年(辽天显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国,他们先占领了夫余城。
正月,又长驱直入攻打渤海王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王投降。二月改渤海为东丹,改年号天显,改忽汗城为天福城。此后辽太祖又回师夫余城,并在这里住下养病。七月,辽太祖病重。
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后来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
从此辽将夫余府改为黄龙府。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
农安塔的修建传说辽国钦天监夜观天象,见有流星自天而降,落在黄龙府地界。钦天监禀奏皇帝:有孽龙下世,将与大辽争夺天下,应立即修建宝塔镇压。皇帝便派钦天监率领官兵,从国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出发,晓行夜宿,经过茫茫大草原,整整走了七天七夜,来到黄龙府,宿在龙骧馆中。
是夜,钦天监见黄龙府城东门外,有紫气弥漫,直向东北。次日,钦天监官员命黄龙府尹陪同赴东门外察看。黄龙府城东门外是个大下坎,坎下有一条大河,便乘船向北顺流而下。河西岸是连绵不断的起伏冈陵,恰似一条长龙,蜿蜒30余公里,一直延伸到祥州城(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伊通河北苏家店)北。钦天监官员认定是一条土龙脉,有帝王气,龙头就在祥州城北门外。
压龙先压头,便下令在祥州城北门外修建砖塔。当塔修到七丈多高时,钦天监夜观天象,说土龙已掉转龙头跑到黄龙府去了,便立即停止修建祥州城的砖塔,率领官兵和民夫赶赴黄龙府,在黄龙府西门外,修了一座八角十三层的砖塔,上有铜顶,各层塔角悬挂铜钟、铁马。后来人们把这座塔叫龙湾塔,把祥州未修成的塔叫半截塔。因为土龙被镇压在塔下,作为真龙天子的皇帝便也心安了,所以黄龙府也有“龙安府”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