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常戚戚是什么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注释:
1、荡:清除,洗涤。
2、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3、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出处:《论语·述而》——战国·孔子创作背景《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