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碌碌莫足教也什么意思
祢衡这句“余子碌碌莫足教也”简直是个“人才过滤器”,直接把除了孔融和杨修之外的人都归为“没啥可教的”一类。咱们现代人听着可能会觉得这小子太狂了,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种“敢于挑剔”的态度吗?咱们现在不也常说“宁缺毋滥”吗?问题来了:这种“挑剔”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
其实,祢衡的这句话背后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现象:如何在众多人中识别真正有价值的人。现在的职场、社交圈不也是这样吗?你可能会遇到一堆看起来很厉害的人,但真正能让你学到东西的,可能就那么一两个。那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孔融”和“杨修”呢?
答案很简单:别瞎跟风,多观察,多思考。祢衡之所以能这么“狂”,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咱们也得有自己的标准,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在职场上,别只看谁的title大,而是看谁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样,你才能找到那些“不是碌碌之辈”的人,甚至自己也能成为那个“莫足教也”的人。
所以,别怕“挑剔”,但要“挑剔”得有道理。这样,你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真正的“宝藏”,而不是被“碌碌无才”的人带偏了方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其余的儿子都碌碌无才,不算什么。
这句话出自于《后汉书》。
原文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教也”。
译文
祢衡只认为鲁国人孔融及弘农杨修是人才.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儿子都碌碌无才,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