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分忧的典故
东晋明帝时,太后临朝,卞壸与大臣庚亮共同辅政。后来,庚亮解除大将苏峻兵权。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苏峻率军谋反,卞壸以尚书令(宰相)身份领军抵抗,军败战死。二子卞眕,卞盱因力战救父而死难。卞壸之妻裴夫人将幼孙卞钦、卞镛寄于邻家,率女卞春英、卞春芳服毒而亡。卞氏一门同时死亡六人,父为国死,子女为父死,妻为夫死。后来,晋明帝追封卞壸为忠贞公,旌表其居为“忠孝之门”,敕卞氏堂名为“忠贞堂”。卞壸后裔自称“忠贞堂卞氏”,表示对先祖报国忠心念念不忘。
卜式传翻译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