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

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

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

荀子(解蔽)「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

」 译文: 圣人知道心术蔽塞之祸,所以在态度上,其认知心要求其客观,无欲无恶,时间也要撤其篱障,无始无终,范围也扩大到无近无远、无博无浅,让客观化之外物皆能清楚的呈现,这仍属于认知心的范畴,在此绝对客观之后,「悬衡」才出现,发挥作用。悬衡就是立一个标准,这个「衡」是何物?荀子说: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非可道。」(解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