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关帝庙西边是什么
景山公园关帝庙西边是观德殿。
观德殿的得名源自于《礼记·射义》:“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性矣。”这几句话实际上形貌的是优异的射箭手具备的基本素养:从心里来讲心无旁骛镇定镇定,从外表则是身体挺直,唯有此才可以握稳弓箭,并瞄准靶心。因此古代的先贤们以为从射箭动作上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德性。
射箭在古代是“六艺”之一,与之相关的“射礼”即有四种之多,包罗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因此观德殿在建设之初,也是以这个基本功用为起点的。自明代万历年间建成以后,这里一直就是天子和臣子们举行射箭仪式的场所,这种功效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到了乾隆时期,观德殿的功效发生了改变,其主要原因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天子孝贤皇后薨逝。给已故皇后修建一处停灵场所,成为乾隆天子的当务之急。那时,景山北侧原有明代遗存下来的寿皇殿,这里曾经作为清代顺治和康熙两位帝王的停灵场所,但自从雍正帝将寿皇殿改为供奉康熙天子“神御”(画像)的场所后,寿皇殿便发生了功用上的转变。雍正帝去世,乾隆没有在观德殿给雍正帝停灵,而是奉移到雍和宫(雍正即位前的王府)永佑殿。
于是,在皇后去世后,乾隆天子将眼光转移到了寿皇殿东侧的观德殿,以及观德殿东侧对照空旷的区域。明代的观德殿被“挪盖”,并加以革新。从位置上看,新的观德殿被移到了景山东门一进门的北侧,即明代永寿门和集芳亭一带,新修建较原有的院落偏东南,这可能是为了利便运送皇后棺椁而举行的调整,从神武门出来向东,进入景山东街,从山左里门进来后右转,便到了停灵的观德殿,可以说不用多绕路。与观德殿同时“挪盖”的,另有位于原山左里门内的关帝庙,为了拓展观德殿南侧的礼仪空间,关帝庙向北移动到了新建的观德殿院落东侧,并由原来的坐东朝西改为坐北朝南。
除此之外,观德殿的修建形制也发生了改变,明代的观德殿从《康熙皇城衙署图》中看是“工字殿”修建,但现在的观德殿,则是两进院落的修建组群,成为一处为已故帝后停灵和举行祭奠仪式的功效性修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