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忽必烈定都在大都
忽必烈为什么选择定都大都呢?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
11260年忽必烈打败了在漠北称汗的阿里不哥,占领了漠北的蒙古京都和林。自窝阔台汗建都和林以来,和林城内居民的粮食,是用大车从汉族地区自南向北转运。如果继续以和林为都,势必面临粮食,物资运输的更大负担与压力。随着灭南宋提上议事日程,也就不得不考虑日后治理江南地区,和林就显得较为偏远了。
2、忽必烈虽占领和林,但他离开漠北多年,在漠北的政治、军事基础不强。如以和林为都,势必受到阿里不哥等反对派的威胁。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中书省设在开平,燕京仅设行中书省。但随着忽必烈治理汉地事务日益剧增,使得忽必烈长期驻留在燕京。忽必烈改开平为上都,改燕京为中都(后改名大都),两都制正式确立。
3、大都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北方名城: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是连接塞外与中原的得天独厚重要位置。也是更高效治理统一的南北最适合的位置。
4、忽必烈有许多谋士,其中刘秉忠“通晓音律,精算数,善推步,仰观占候,六壬遁甲,易经象数,皇级邵氏之书,靡不周知”。忽必烈很赏识他。刘秉忠对燕京的极奇推崇,对建都北京起了重要的作用。要建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礼法传统的城市,这符合帝王长治久安的立场。
5、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征服者,他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一个伟大的建设者。既然要作为中华皇帝,那么都城便不再适合设在蒙古高原了。
6、气候上,高寒地区的民族怕热不怕冷,对中原气候不适应,大都还是更适合些生活。
综上分析,忽必烈定都北京,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