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关于顺其自然的名言
嘿,朋友,你知道吗?庄子他老人家在《道德经》里提到,在那个“至德之世”,人们跟鸟兽混在一起住,大家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时候,谁还管什么君子小人啊?大家都是一样的,纯朴无邪,没有那么多小心思和坏念头。
你想啊,那时候大家都是为了生存,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没有私欲,就是最纯真的状态。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抢啥呢?没有生存的压力了,就开始追求更多的东西,比如更好的衣服,更好的房子,更多的资源。这就有了贫富差距,阶级之分。
所以说,庄子的这个“顺其自然”,其实就是教咱们不要太强求,不要违背本心,就像他说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咱们做人啊,就该顺应自然,保持本性,别被外界的东西迷了眼。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都能像古人那样,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是不是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呢?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译:在道德昌盛的时代,人与鸟兽混杂而居,与万物聚集在一起,哪里会有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呢?人们都不会用智巧,自然的本性也不会失去;人们都没有私欲,都很纯真朴实。人们都纯真朴实,也就能保持自然的本性了。
德是道的外在作用,养育万物,悟道需要我们少私寡欲,返璞归真,回归最原始的本性。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应该是最接近于此了,那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欺诈,没有隐瞒,更没有私欲,所有的人只有一个目的——生存。没有私欲也就没有了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也就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直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资源,就有了贫富,阶级,人与人之间也有 了差别,生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更多地占有和获取,满足自己的私欲。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本只为了生存而不得以获取的树木,花草,动物等,都已经变为了资本的积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仅有地方睡觉,还要住得更好,不仅有衣服穿,还要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