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孔子的四忧指的是什么

孔子的四忧指的是什么

孔子的四忧指的是什么

孔子担心的是:道德不修,学问不讲,好的不从,坏的不改,一共四条。

朱注》解释的非常之妙: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

“徙”,是迁,跟过去的意思。见善能徙,就是听到好的就跟上照做,这样善才可以积累。

改过不吝,就是一旦发现自己不好的地方,能马上改正,恶行才能去除。

这四条,就是修身进步的切实功夫,想进步,就在这四条上用力:

对德的修行,要做到省察克治,就是每天每时每刻每件事注意修治自己,没有一丝懈怠。

对于学问,要反复讲习、讨论,要像上一句孔子说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能自己埋头研究,一定要找到良师益友,找到学习的伴儿,才能共同进步,讲习透彻。

对于仁义,符合仁义的行为,马上照办,趋之若鹜。

对于不善,当改则改,毫不拖沓的,坚决地去除以革其旧。

这四条,是我们成人、成君子的关键。其核心要义在于不反复、不再犯。

说起来、听起来都很简单,但是知行合一却很艰难。

我们的日子每一天地去过,今天的你,比昨日之你又有哪些进步?

几千年前的孔子,以这四点作为自己日新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自己的忧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些错误。

所谓日新之谓盛德。勤奋不息,孜孜不倦,这才是具体落实儒学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