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广和十的字
14个含有广十的字是:席、座、床、庄、库、唐、庶、庭、廉、庙、庸、庚、康、庵。
1、席,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编织好的席子的形象。至小篆变化为形声结构,从巾、庶省声。席本义指供坐卧的垫子,后引申为席位、坐次,又引申为职务,还引申指成桌的饭菜酒席。
2、座,本义为座位,引申为在座的人。如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3、床,最早见于金文。床的本义是供睡卧的常用家具,后引申为床状的物体,如河床、苗床、机床等。由床具引申为量词,如一床被。
4、庄,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间可能更早。庄的基本义是是严肃、庄重。庄又盛大又引申为大路,又引申转指庄园、村庄。旧时庄也指有较大规模或作批发生意的商店。
5、库,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收藏兵车及其他武器的处所;后来泛指收藏各种物品的处所;又指监狱。
6、唐,此字始见于商代。唐的本义不见用于古文字材料,有资料认为本义是大言、大话。甲骨文中用为殷先王大乙之专名,即文献之成汤。
7、庶,《说文解字》:庶,屋下众也。本义:众多。如:庶务、庶物、庶绩、富庶。引申指平民、百姓。如:庶民、庶人。
8、庭,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房屋的正室;后特指朝庭,帝王朝会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引申为官署;又从朝庭义引申为朝觐等。
9、廉,《说文解字》:廉,庂也。本义:堂屋的侧边。如: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引申指不贪污。如:廉洁、廉正、廉明。
1、0、庙,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称庙。现代汉语一般称佛教寺院为寺,但也有人称佛教寺院为庙。
1、1、庸,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庸在先秦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故庸有平庸、平常之义。
1、2、庚,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庚字的本义未见于文献,颇有争议。早在甲骨文中,庚就已经假借作天干第七位的名称。古人将干支与五行、五方、五味及五常等相配,故庚又被赋予金、义等含义。
1、3、康,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康字本义尚不明确,《说文解字》认为康是穅的或体。也有人认为康的本意是安宁、和乐。由安宁引申,指身体强健、健康。进而引申指富裕、广大。
1、4、庵,总笔画是11笔。庵是指圆形草屋,小庙。庵本义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