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刘熙载艺概原文与译文

刘熙载艺概原文与译文

刘熙载艺概原文与译文

原文: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

周篆委备,如《石鼓》是也。秦篆简直,如《峄山》、《琅邪台》等碑是也。其辨可譬之麻冕与纯焉。

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皆为小篆。而高、敬之书,迄无所存,然安知不即杂于世所传之小篆中耶?卫恒《?书势》称李斯篆,并言:“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是喜固伟然足自立者。后世乃传有喜所书之《大风歌》,书体甚非古雅,不问而知为伪物矣。

玉筯之名,仅可加于小篆,舒元舆谓“秦丞相斯变仓颉籀文为玉筯篆”是也。顾论其别,则颉籀不可为玉筯;论其通,则分、真、行、草,亦未尝无玉筯之意存焉。

译文:

圣人作《易),取法万物形象以充分表达心意。心意,先于天时而行事,书法的主体呢;形象,后于天时而行事,书法的施行呢。

与天时充当门徒,与古人充当门徒,皆学书整个的事呢。天时,应当察看于其采色;古人,应当察看于其变化。

大篆详尽完备,如《石鼓》就是。小篆简朴质直,如《峰山》、《琅邪台》等碑就是。其区别可以比喻于麻布帽与缠束。

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都是小篆。而高、敬的书法终于无所存留,但怎知不就夹杂在世上所流传的小篆中呀?卫恒的《书势》称扬李斯的篆书,并说“汉建初年间、扶风曹喜稍不同于李斯,而也称善”,因此曹喜本来一卓异超群足以依靠自己力量有所建树的。后世乃传有曹喜所书写的《大风歌》,书体很不古朴雅致,不问而知是伪物了。

玉箸的名称仅可施加于小篆,舒元舆说:“秦水相李斯变通古文和大篆成玉箸篆”就是呢。论其区别,则古文、大篆不可以成玉箸;论其相同,则分、真、行、草书,也并非没有玉箸的笔意存在吧。

原文:

玉筯在前,悬针在后。自有悬针,而波、磔、钩、挑由是起矣。悬针作于曹喜,然籀文却已豫透其法。

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观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齐而无变化,则椠人优为之矣。篆之所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欲去两病,?笔自有诀也。

译文:

玉筋在前,悬针在后。自有悬针,而波、磔、钩、挑由此开始了。悬针作于曹喜,但描文却已预先透露其法。

孙过庭的《书谱》说:.“篆书重视婉转而圆通。”我以为此必须婉转而愈遒劲,圆通而愈坚节,才可以。不然,恐怕人于描成的字了。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般健劲飞举回旋多姿,观看昌黎歌唱的《石鼓》可知。有人只取整齐而无变化,则刻字工人绰有余力的呢。篆书之所重视,莫过于筋脉相连有势,但筋脉相连有势担心运笔松弛,也担心运笔急躁。想要去掉两种毛病,越笔自有诀窍呢。

钢筋混凝土切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