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八碗
在关中一带传着这样的民谚:“贵客进门碗里看,油泼辣椒臊子面。男的求,女的劝,最少吃上十八碗。”在关中,人人能吃“十八碗”的美食是什么呢?没错,那就是素有“陕西第一面”之称的岐山臊子面。
我们西安人,对岐山噪子面条真是情有独钟。
臊子面的发源地是岐山一带,“臊子”的意思是肉丁燣成的臊子面主打配料。这道美食源于周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今天,这碗岐山臊子面,带着一代代古都人的传承,因其隽永迷人的风味,在西安人的餐桌上大放异彩。
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岐山臊子面,首先配色考究,有红、黄、绿、白、黑五色,其中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鸡蛋象征富贵,红萝卜寓意日子红火,蒜苗代表生机勃发。
其次,面条细长筋道,口感爽弹,入口顺滑。手擀出来的面条薄、筋、光,非常地漂亮。
在工艺流程中采用传统“燣”臊子的手艺,清油沸滚,醋沫打转,红瘦白肥的肉“嗞喽”一声满锅响,生姜、八角、桂皮、茴香加风味,秦椒填红晕……真是“煎、稀、汪、酸、辣、香”,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