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修建陇海铁路
据史料记载,陇海铁路的修筑与清时海州一个官员的提议有关。据《沈云霈墓誌》载,1905年汴洛路开始测量铺设。光绪三十四年(1908),祖籍海州的沈云霈由农工商部左参议“授右丞署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接着“调署邮传部右侍郎,署其部尚书(相当于部长)兼署左侍郎”并“充津浦会办大臣”。
1908年,沈氏提出将汴洛路东展,开筑一条开徐线(开封至徐州),西延开辟洛潼线(洛阳至潼关)。后施肇曾就任陇海铁路督办,就沈氏的方案于1912年,与比利时公司签订建设由甘肃兰州至海口的陇海铁路及东端终点开辟海港的合同。1908年清王朝关于铁路建设的诏令中指出“江苏”为“最要”。并以王清穆为总理,规定江苏全路,江南至上海经松江以达浙江,江北自海州入徐州以达陇。这是陇海铁路名称之始。
陇海铁路的修筑不是从东端或是西端始筑,而是“中间开花”。先筑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路。这段铁路从1905年开始测量建筑,到1910年通车,用了6年的时间。陇海铁路东段从民国七年(1918)开始,到民国十四年(1925),徐州至海州的徐海段通车。新浦至老窑(连云港口)全长27.8公里的铁路,直到1935年6月竣工通车,历时17年。
整个陇海铁路从连云港到兰州全线贯通已经到了建国后的1952年,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拾遗补阙”,最后完成,全线通车。全程1759公里的陇海铁路历经满清、北洋、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直至建国后才全线通车,总共用了47年的时间。这在中外铁路建筑史上也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