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品在大唐互市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丝织品作为一种获得东西方价值认同的商品,在互市中扮演着通货的角色。
隋以后的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和文明的国家,在我国史册上写下了一章华彩。就女性穿着来看,杜甫《丽人行》中贵妇人“绮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金麒麟”,元稹《晚宴湘亭》中优伶“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王勃《采莲归》中农家女子“罗裙玉腕摇轻橹”等等,为我们勾勒出蕴含着盛世气息的明艳色彩。这些服饰的色泽之鲜亮,形态之飘逸,唯有丝帛才能胜任。而对于不同阶层所著丝绸服饰的描写,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唐代丝织业繁盛,且丝织技艺高超。
也正因此,唐代成为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这个盛世帝国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生产力水平为其赢得了有利的贸易地位。 东西方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但对于美的鉴赏却是相通的。丝织品作为一种获得东西方价值认同的商品,在互市中扮演着通货的角色。吐鲁番文书中记载了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丝绸之路上以丝绸为货币的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