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仁义的道理如何解释

仁义的道理如何解释

仁义的道理如何解释

俗语常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到底是什么呢?

“仁”的第一义,仁就是爱别人。《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向孔子问仁是什么,孔子告诉他就是“爱别人”。《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爱别人,以爱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

“仁”的第二义,仁就是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只要哪天做到这样了,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人了。由此看来,要做到仁全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仁”的第三义,仁就是庄重,严肃。“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就像接待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就像承当祭典一样严肃。”

“仁”的第四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仁”的第五义,仁就是无怨。《论语》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是说,在诸侯之国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家管事也无所怨恨。就是说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事不要有怨恨。

“仁”的第六义,仁就是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仁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孟子说:“人们都有一颗不忍看到别人蒙受灾难的心。古代帝王由于有这种怜悯别人的心,这样才实施了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拿这种怜悯别人的好心,去施于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运转那么容易了。我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忍看到别人蒙灾难受痛苦的心的缘故,譬如人们突然看见无知的小孩将要跌到井里去,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恐、不忍的心情――这不是为了想跟这孩子的爹娘攀交情,不是为了要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孩子的啼哭声才这样的。”

怎样做才合乎仁呢?能做到恭宽信敏惠五德就算是仁人了。“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在世上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说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人侮辱,宽厚就得民心,诚信就会受人倚仗,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樊迟问仁。子曰:“居外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孔子说:“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这几种品德,即使到了外族国家,也不能丢弃。”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乎仁?必圣也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子贡问:“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广泛地对人们给予好处,并帮助别人渡过难关,这人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呢!那一定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即使尧舜也难以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要成功立身,也让别人成功立身;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能够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这就可以说是仁的路向了。”

④“义”的第一义,就是合适,适宜。《中庸》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所谓义,就是分别事物的大小轻重并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对待和处理事物,其中以尊敬贤者最为重要。这是君王治理国家而言,推而广之,就是不论做什么事,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实质,并与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使之达到适宜、合适的程度,此谓义也。宜者,宜仁宜礼也!推进一步说,就是按照仁、礼的要求所必须做的。

“义”的第二义,就是羞恶之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这是从心理方面来讲的,人生来就有做错了事而后悔之心,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自责不安,此乃所谓天良是也。

“义”的第三义,就是人生的正确道路。《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又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义就是要按照仁的要求去待人做事,不仁肯定就不义,心歪了,行还能正吗?

“义”的第四义,就是听从、服从兄长。《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又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义”的第五义,是公正、公平及正当之举。《论语》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地。”孔子说,行不正当、不公平之举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是不值得去考虑的。

“义”的第六义,是做要有利于天下的事情。《礼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所提倡的义,就是不论你地位高低都要从事于对天下有利的事情。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智信是为了实现仁义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及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