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当积极用世什么意思
积极很简单都明白,用世就是服务社会,从政,经商,慈善都可以说是用世,这是针对以前一些知识分子退隐山林说的
用世,汉语词汇,拼音yòng shì,释义是历世;指见用于世等。同时,用世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即儒家所说的“积极用世”,讲的是“修齐治平”,就是说要对世界有所担当。
儒家思想体现在高扬传播“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
从其思想来看,儒家哲学一直是主动、积极地为统治者指出为国之道。首先是劝诫君王自己要“仁”,要“德”,进而在国家事务管理上劝导君主实行仁政、德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倡导修己安人。这些主张在《论语》中是以孔子的口直接讲出来的,即使在统治者面前也不拐弯抹角。他恨不得自己就位于高位,快速直接地付诸行动,而不用再“累累如丧家之犬”地游走于各国之间,担忧着遭受迫害的同时又放不下理想,在君王面前费尽口舌。
加上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仍渗透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在人文理想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儒家也讲过“无为”,但无论是道家的“无为”还是儒家的“无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儒者本身也积极入世。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儒家哲学处处体现出积极的“入世”精神,以孔子为突出代表。
而对于道家哲学来说,虽然老庄派出同源--“道”,但从其与统治阶层关系角度来看,老子哲学与庄子哲学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前者是入世的,但后者既不是入世也不是出世,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