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锅面的来历

锅面的来历

锅面的来历

清朝乾隆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等官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工诗善画,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

伊秉绶爱食面点,府内一位麦师傅厨艺十分精湛,极善烹饪面食;刘墉与纪晓岚对所制面食吃后也是赞不绝口,念念不忘;乾隆御食面点选拔时,刘墉向乾隆皇帝推荐了伊府的面食,乾隆一见眼前的面洁白无瑕,条白如玉,且香气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霜欺雪,味美无喻”,乾隆龙颜大悦!

刘墉随口曰:“果然吃了有面子”

乾隆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且用黑玉碗上桌,又为了表彰刘墉;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锅食面’如何?”

随召厨师入宫封为御厨。

麦师傅后又参酌采纳宫廷调制面点的方法,晚年著一册,册中详细记录了面条,包子,饼,饭的操作要领及配制,后随其传人流传下来。

其传人官府御厨麦丰先生,根据挖掘的民间原生态秘方,结合官府、宫廷百年配方,独创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