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王阳明说花开原文

王阳明说花开原文

王阳明说花开原文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中学教科书把这句话作为经典的唯心主义进行批评,实则特错特错。

1、单纯的看这句话,就是中学教科书的机械理解:花的存在,并不以你是否看花而转移;你看花,花存在,你不看花,花依然存在。客观物质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乍一看,没错吧——但这种理解是机械而片面的理解。

2、要理解王阳明的这句话,就理解王阳明的思想体系: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惟求其是。

心即理,反对的就是朱熹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反对的是理学提倡的先格求理然后再行动的观点;致良知,是知行合一所要达成的目标和做事原则;惟求其是,说的判断标准。

心即理,说的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知行合一,是心即理世界观下的行为规范;致良知,是目标和效果;惟求其是,是检验标准。

即:在现有知识体系下,在实践中应用现有知识去创建公平而正义的社会,并以客观实践结果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3、现在来看王阳明语句的意思。首先王阳明并没有否认花的存在和人的意志有关系,而是注重人的知识体系对人类的意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王阳明不是说你不看花,花就不开,而是说你不看花时,花开花落对于你毫无意义;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来看花时,花的盛开对你才有意义,你才会有这花开得真漂亮的认识。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马尔代夫风景很漂亮,可没有去过马尔代夫的人,如古代中国人,马尔代夫再漂亮,他们不知道,也是毫无意义,即所谓”同归于寂“;当你去到马尔代夫,才会有马尔代夫太漂亮的感悟;

结婚纪念日、生日等,对于其他人而言,不过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你而言,因为结婚或出生这个认知而让觉得很有意义;

如名人故居,是因为名人,这些建筑物才有意义,没有这些名人,这些建筑物就是建筑物,毫无意义。

4、王阳明心即理和朱熹格物致知,谁对谁错?

严格来说,二人的观点没有对错。朱熹的格物致知,适用的是一般人,即所谓的劳力者,先学习然后按照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即应试教育模式;王阳明的心即理,适用的是高智商的精英,即所谓的劳心者,边学边做边改善,即素质教育模式。

简单举例:以造原子弹为例。朱熹的格物致知,要求必须要先研究出一整套制造原子弹的技术才能进行制造原子弹。但如果先有如何制造原子弹的技术才去制造,原子弹永远造不成功。

王阳明的心即理,是要求知道多少原子弹的知识就先做,边做边研究和改善,最后慢慢做出原子弹。

综述

王阳明的这句话,表达的是人类知识体系对于人类的意义——没有进入人类知识体系的客观事物或规律,对于人类是没有意义的。即知识应用价值。

如电,自古以来就存在,但人类没有关于如何利用电的知识,电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你没有看花,花的盛开或衰落就没有意义。

在现有知识体系下应用知识改造社会提升人类幸福水平,这是王阳明的阳明派思想的核心所在。不是等了解全部知识才去做,或者不了解就不去做。

心即理,是解放思想,强调要先做不要等;知行合一,即知识应用,不要蛮干;致良知,是方向,不要迷茫;惟求其是,是检验标准。

这些思想,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依然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