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不要同情心泛滥的古文

不要同情心泛滥的古文

不要同情心泛滥的古文

《论语·公冶长》公冶长谓子路曰:“女与回也孰多?”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曰:“居,吾语女诸”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曰:“闻敌害,能忍也;闻闺房之言,能让也;闻富贵之事,能不骄也;闻贫贱之事,能助人也。”曰:“吾以子之不仁,告子之德行也。”这是《论语》中的一段对话,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公冶长的交流。公冶长问子路与回哪个更有德行,子路回答说回听到一句话就能体会到很多,而自己需要听两句才能明白。公冶长因此责问子路为什么在仁德方面表现不够。这段古文中没有同情心泛滥的内容。它讨论的是对待不同情况和不同人的态度和行为,强调要保持礼仪、宽容和助人的品质。通过这段对话,孔子告诫子路不要只听一遍就做出判断,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力。这段古文强调的是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而不是情感倾向。它的目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仁德和品德修养,并提醒人们要对待不同的人和事持公正、宽容和博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