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克己复礼的实质

克己复礼的实质

克己复礼的实质

克己复礼”是孔子试图恢复周王朝稳定社会秩序的核心主张,并逐渐成为了社会规范,在中国古代大一统时期发挥了显著作用。礼的包容性和超越性以及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礼的根基,使我们能够借鉴“克己复礼”,发挥其粘合剂作用,为解决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道德关系的建构,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克己复礼”似乎不能够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公共原则。而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对于“仁”,孔子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回答。

这也正是孔子正视个体生命存有差异的事实,试图通过点拨各自的修身之道从而达到大公无私之仁的超越境界,最终形成具有超越性和社会性的价值规范。毫无疑问,作为“仁”的承载体的“礼”也相应成为了具有超越性的社会价值规范。孔子说:“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具有超越性和包容性以仁为里衬的礼,可在任何时代发挥着稳定社会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