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智慧是什么意思
颜回有多聪明?
从众人口中得知颜回不简单。颜回的老师孔子说\"他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理得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理得知两件事,我也得向颜回请教啊。\"颜回的同学曾子说\"我的学识和才能比不上颜回。\"可见,无论是他的老师还是同学,都对他发自内心地赞许。一个人自己说自己多么聪明厉害别人估计会难以信服,但如果人人都说这个人厉害,那么这个人是真厉害。同样,后世学者皆认为,颜回的学问是最符合孔子思想的。
会做学问是一种智慧。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聪明智慧,学问多少,不是看他看了多少东西,学了多少东西,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没学,但做出来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那么他也可以说就是有智慧有学问。所以,颜回的智慧是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的,也正因为他能够身体力行真正把孔子的智慧学问做到家,作为孔门\"班长\"的他,才能感染周围的人,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让同学之间能够更加亲密团结。
那么,颜回的智慧都是如何表现的呢?
\"智\"表现在能够跳出圈层,看清趋势
很多人都把追求名利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来看待自己的人生,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财富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颜回的祖上也是贵族家族,但鲁国经过\"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宫室衰败,昔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到了鲁国传到颜路颜回父子手里时,已经是家道中落,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地维持生计。导致名利的高低不是一代人的结果。
对于穷人来说,今天吃得比昨天好,明天过得比今天好,才是快乐,也是很多人追求的境界。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颜回要想当下生活好一点,他就应该去种地。而他却选择了读书,且能做到住在陋巷里,每餐一碗清水一碗饭,每天仍旧快乐地学习悟道。这对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是一种前瞻性的智慧,因为当他能以学习悟道为乐时,他的思想已经跳出了那个求温饱的圈层。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要如何改变贫穷的境遇?唯有跳出圈层看问题。今天,我们谈阶级固化,没有比古代更阶级固化的,古代要想打破阶级固化的境遇,除了朝代的变更,就只剩\"学优则仕\"。名利财富是需要外界政治、经济、机遇等的条件来孕育的,而能力、品质、影响力是要点,而一个家族的机遇,有时并不是一代人就能够触到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没触到机遇的这一代,留给后代最大的财富,就是告诉后人爬到上一个圈层的趋势和方向。
所以,颜回这份安贫乐道为后世留下口碑的智慧,是对后世最大的名利财富。
\"智\"表现在接人待物高情商
何谓高情商?
1、对待师长大智若愚,前辈尊敬。
一开始孔子并不看好颜回。《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说:\"颜回这孩子,对我没什么帮助,我无论说什么,他都很开心,说是是是!\"孔老师上课是启发式教学,但是颜回什么都接受,不反驳、不互动,这在孔子看来不太好。但是到了后来孔子发现,颜回是思考型人才,《论语·为政》中孔子又说道:\"我给颜回上课,讲了一整天,他都听得津津有味,一直点头,像个傻瓜。其实,他回家后会认真思考我讲的内容,并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还会引申到我没讲的领域,颜回一点都不傻!\"他不是简单地附会老师的观点,他在思考,甚至得出比老师还深刻的感悟。
颜回的态度是,心怀敬意,只为窥斑见豹,怀着谦卑的心,仰慕圣贤之道,领略一二真谛。他\"不违如愚,退省其私,亦足以发\",简而言之就是\"接受,分析,创造\"。这种智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下,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当下,如果一个员工能够善于分析,悟性很高,能明白领导的指示,能领悟客户的要求,创造出让领导客户满意的东西,那可以说是非常抢手的人才了。
2、对待他人自然谦虚,不卑不亢
颜回请教孔子说:\"我认为一个人虽然出身贫苦,但安分守己,不以贫为耻;自己虽是无职无权的卑贱者,但不自卑,不在贵人面前低三下四;不依靠摆架子耍威风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别人交朋友要讲忠义。我把这样几条当作待人处世的标准。\"
孔子说:\"好呀!如果一个人虽贫,但安贫乐道,这样就没有其他欲望;自己没有地位也不觉得比贵人低下,这样自然谦和,平等待人,不装腔作势,就会自然受人尊敬;交朋友,讲忠义,不说过头话,不办过头的事,就一定能搞好团结。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几点,就是上古的圣人也不过如此。\"
孔子说:\"智,知人也\"。
我们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双方舒服,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是尊重他人,不违初心。当我们因为阶层的因素,抬高或贬低他人时,我们已经违背了交往的初心,让人感觉到的是趋炎附势,而非真心诚意。而真正有智慧的高情商,无论地位身份,他都能收获别人的尊重。这也是为什么颜回死后,他的同学们能够替他办了厚葬。
所以,颜回接人待物高情商的智慧,能为自己收获尊重和更多的帮助。
\"智\"表现在有自知之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知道自己有错,立即改正
颜回知错能改,有过错,但从不犯第二次,这是很厉害的智慧,\"不贰过\"说明他能够把控住自己。人都有思维僵化的毛病,就是很难改变自己固有思维,固有思维就是自己的舒适区,\"改\"就是一次次走出自己舒适区的过程。固有思维下的舒适区,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错,但是一旦沉溺太久,就出不来了,跳不出来就好比\"温水煮青蛙\"。
2、知道自己的初心,摒弃外物的干扰
初心是没有外物的。在《庄子·大宗师》中就记载了有关颜回的\"坐忘\",什么是\"坐忘\"?颜回说:\"我感觉整个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已把自身的一切完全忘却,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纷争和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障碍。\"
懂得万物齐同的道理则没有是非好恶的观念,掌握时时有变化、事事有变化的规律就不会死守一个信念。学过佛学的都知道佛学第一阶段是讲\"破我执\",第二阶段是\"破法执\",总的来说就是凡事不要执着。但\"不执着\"也是一种执,真正的\"不执\"就是忘了这个\"不执\"。这就如同一个成人和一个婴儿被关在一个屋子里,屋里有金银财宝和食物。成人会被金银财宝所诱惑,但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金银财宝是无用的,而婴儿却只关心食物,对金银财宝没有一点欲望。初心不是执着,而是一颗不受外物干扰的心。这是极高的智慧。
所以,颜回\"自知\"的智慧,让自己空杯心态,虚以待物,不为外物忧患。
颜回有多聪明?
从众人口中得知颜回不简单。颜回的老师孔子说\"他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理得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理得知两件事,我也得向颜回请教啊。\"颜回的同学曾子说\"我的学识和才能比不上颜回。\"可见,无论是他的老师还是同学,都对他发自内心地赞许。一个人自己说自己多么聪明厉害别人估计会难以信服,但如果人人都说这个人厉害,那么这个人是真厉害。同样,后世学者皆认为,颜回的学问是最符合孔子思想的。
会做学问是一种智慧。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聪明智慧,学问多少,不是看他看了多少东西,学了多少东西,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没学,但做出来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那么他也可以说就是有智慧有学问。所以,颜回的智慧是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的,也正因为他能够身体力行真正把孔子的智慧学问做到家,作为孔门\"班长\"的他,才能感染周围的人,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让同学之间能够更加亲密团结。
那么,颜回的智慧都是如何表现的呢?
\"智\"表现在能够跳出圈层,看清趋势
很多人都把追求名利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来看待自己的人生,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财富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颜回的祖上也是贵族家族,但鲁国经过\"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宫室衰败,昔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到了鲁国传到颜路颜回父子手里时,已经是家道中落,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地维持生计。导致名利的高低不是一代人的结果。
对于穷人来说,今天吃得比昨天好,明天过得比今天好,才是快乐,也是很多人追求的境界。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颜回要想当下生活好一点,他就应该去种地。而他却选择了读书,且能做到住在陋巷里,每餐一碗清水一碗饭,每天仍旧快乐地学习悟道。这对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是一种前瞻性的智慧,因为当他能以学习悟道为乐时,他的思想已经跳出了那个求温饱的圈层。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要如何改变贫穷的境遇?唯有跳出圈层看问题。今天,我们谈阶级固化,没有比古代更阶级固化的,古代要想打破阶级固化的境遇,除了朝代的变更,就只剩\"学优则仕\"。名利财富是需要外界政治、经济、机遇等的条件来孕育的,而能力、品质、影响力是要点,而一个家族的机遇,有时并不是一代人就能够触到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没触到机遇的这一代,留给后代最大的财富,就是告诉后人爬到上一个圈层的趋势和方向。
所以,颜回这份安贫乐道为后世留下口碑的智慧,是对后世最大的名利财富。
\"智\"表现在接人待物高情商
何谓高情商?
1、对待师长大智若愚,前辈尊敬。
一开始孔子并不看好颜回。《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说:\"颜回这孩子,对我没什么帮助,我无论说什么,他都很开心,说是是是!\"孔老师上课是启发式教学,但是颜回什么都接受,不反驳、不互动,这在孔子看来不太好。但是到了后来孔子发现,颜回是思考型人才,《论语·为政》中孔子又说道:\"我给颜回上课,讲了一整天,他都听得津津有味,一直点头,像个傻瓜。其实,他回家后会认真思考我讲的内容,并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还会引申到我没讲的领域,颜回一点都不傻!\"他不是简单地附会老师的观点,他在思考,甚至得出比老师还深刻的感悟。
颜回的态度是,心怀敬意,只为窥斑见豹,怀着谦卑的心,仰慕圣贤之道,领略一二真谛。他\"不违如愚,退省其私,亦足以发\",简而言之就是\"接受,分析,创造\"。这种智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下,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当下,如果一个员工能够善于分析,悟性很高,能明白领导的指示,能领悟客户的要求,创造出让领导客户满意的东西,那可以说是非常抢手的人才了。
2、对待他人自然谦虚,不卑不亢
颜回请教孔子说:\"我认为一个人虽然出身贫苦,但安分守己,不以贫为耻;自己虽是无职无权的卑贱者,但不自卑,不在贵人面前低三下四;不依靠摆架子耍威风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别人交朋友要讲忠义。我把这样几条当作待人处世的标准。\"
孔子说:\"好呀!如果一个人虽贫,但安贫乐道,这样就没有其他欲望;自己没有地位也不觉得比贵人低下,这样自然谦和,平等待人,不装腔作势,就会自然受人尊敬;交朋友,讲忠义,不说过头话,不办过头的事,就一定能搞好团结。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几点,就是上古的圣人也不过如此。\"
孔子说:\"智,知人也\"。
我们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双方舒服,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是尊重他人,不违初心。当我们因为阶层的因素,抬高或贬低他人时,我们已经违背了交往的初心,让人感觉到的是趋炎附势,而非真心诚意。而真正有智慧的高情商,无论地位身份,他都能收获别人的尊重。这也是为什么颜回死后,他的同学们能够替他办了厚葬。
所以,颜回接人待物高情商的智慧,能为自己收获尊重和更多的帮助。
\"智\"表现在有自知之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知道自己有错,立即改正
颜回知错能改,有过错,但从不犯第二次,这是很厉害的智慧,\"不贰过\"说明他能够把控住自己。人都有思维僵化的毛病,就是很难改变自己固有思维,固有思维就是自己的舒适区,\"改\"就是一次次走出自己舒适区的过程。固有思维下的舒适区,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错,但是一旦沉溺太久,就出不来了,跳不出来就好比\"温水煮青蛙\"。
2、知道自己的初心,摒弃外物的干扰
初心是没有外物的。在《庄子·大宗师》中就记载了有关颜回的\"坐忘\",什么是\"坐忘\"?颜回说:\"我感觉整个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已把自身的一切完全忘却,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纷争和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障碍。\"
懂得万物齐同的道理则没有是非好恶的观念,掌握时时有变化、事事有变化的规律就不会死守一个信念。学过佛学的都知道佛学第一阶段是讲\"破我执\",第二阶段是\"破法执\",总的来说就是凡事不要执着。但\"不执着\"也是一种执,真正的\"不执\"就是忘了这个\"不执\"。这就如同一个成人和一个婴儿被关在一个屋子里,屋里有金银财宝和食物。成人会被金银财宝所诱惑,但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金银财宝是无用的,而婴儿却只关心食物,对金银财宝没有一点欲望。初心不是执着,而是一颗不受外物干扰的心。这是极高的智慧。
所以,颜回\"自知\"的智慧,让自己空杯心态,虚以待物,不为外物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