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熊猫对大自然有什么影响

熊猫对大自然有什么影响

熊猫对大自然有什么影响

大熊猫在环境中起到适应环境的作用。

大熊猫具体分布在这些山区的1400~3500米海拔高度带内,属于亚高山和高山地区。由于受到太平洋夏季风和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雨量十分充沛。而且由于高山气温低,因此分布区内气候十分湿润,甚至云雾缭绕,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在80%~85%以上。大熊猫厚厚的毛皮就是对这种阴凉、阴冷气候的最好适应。

但是,大熊猫分布的山区中,同样也具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季节变化,大熊猫会无例外地在当地进行垂直方向的迁徙。例如,秦岭南坡大熊猫现今只分布在海拔1400~3000米高度带内。其中3000米的上限是由大熊猫的食性决定的,因为3000米以上不能长大熊猫的食物竹子,1400米的下限是由人类活动范围决定的,即现今那里农田分布高度上限就是约1400米。

具体说,大致6月中旬到9月上旬,秦岭大熊猫都在2400~3000米的夏居地松花竹林中活动,因为高山上夏天比较凉爽舒适(大熊猫能适应-10℃~25℃气温,最适平均温度大体在10℃~13℃左右),蚊子等小虫也少。夏季也正是高山区的竹笋和和嫩竹期。到了冬季,高山过于严寒,便下到海拔1400~1900米温暖的冬居地巴山木竹林活动、进食。1900~2400米中山区大体是大熊猫春秋季活动的区域。

因此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候兽,只不过不像候鸟那样南北迁徙,而是高下移动罢了。这在它们的同类中是很罕见的,因为温带的熊类一般都是进洞冬眠过冬的。所以大熊猫成为候兽,这完全是由于大熊猫既不能冬眠,又必须适应冬冷夏热气候的季节(食物)变化,所被迫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