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九思是指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楚辞: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荀子·法行》: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孔子家语·三恕》: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孟子·告子上》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即用心思考、考虑。故译成“九个方面要用心思考”。
视思明:视,眼看;明,明白、透彻。故译成“眼看要用心看得透彻”。
听思聪:聪,听清楚。故译成“耳听要用心听得清楚”。
色思温:色,脸色,面容之静谓之色;温,温和。故译成“脸色要用心做到温和”。
貌思恭:貌,容貌,面容之动谓之貌,似可引申为仪态;恭,恭敬,庄重而谨慎。故译成“仪态要用心做到恭敬”。
言思忠:忠,诚恳,尽心尽力。故译成“说话要用心做到诚恳”。
事思敬:事,做事;敬,严肃、谨慎、不怠慢、一丝不苟。故译成“干事要用心做到一丝不苟”。
疑思问:问,向别人请教。故译成“遇到疑难问题要用心向别人请教”。
忿思难:忿,气愤、怨恨;难,灾难。故译成“气愤、怨恨时要用心考虑可能的后患”。
见得思义:得,有利可得;义,合宜,道义。故译成“看到有利可得要用心想想是否合适,是否合乎道义”。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