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不学《诗》,无以言。\'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意思是不学诗,就不会使语言典雅有力量。反之,学诗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里的\'诗\',当指《诗经》;这个\'言\',当指出使应对,纵横捭阖,指外交场合的\'赋诗明志\'。在那列国纷争的多事之秋,外交尤其显得重要,\'言\'也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附上全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孔子不仅是儒家的创始人,而且是整个先秦士人阶层的代表。孔子的文化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价值取向。孔子作为一位以改造社会与人心为己任的伟大政治思想家与教育家,他的文论观点都是围绕着政治教化的目的展开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孔子所编纂。后代学者对此多有怀疑。由于文献不足,今已难于确考。但孔子重视这部诗歌总集,并用来作为教授生徒的重要内容,则是毫无疑问的。他对《诗经》的诸多评论,反映出对诗歌众多功能的独特见解,对后世的文学批评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