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仁义的现实表现

仁义的现实表现

仁义的现实表现

儒家的仁来自人性中的那点善,这个善首先是因为情感,你对身边的人有着深厚的感情,由此情感而对他们报以善意,悲其所悲、喜其所喜,这是人性,所谓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儒学不过是从这人性光辉而脆弱的善出发,将其升华为家国情怀,以差等爱的方式将之转化为善意的投射、感同身受、责任。

所以,在生活中,你对身边之人报以感同身受的体贴,以直觉而非功利性的照顾、支持,这就是仁之开启,儒学是中华本土意识形态,是沁入每个人的骨子里面的,没多么高深。

而进一步的则是将这种本能性质的仁心善念加以自觉化,并视自己的能力将之投射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是有意识的修身以德,最后是无意识,也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不是非的念四书五经、行汉礼穿汉服行古礼祭祀夫子,礼乐在夫子那个时代是重要,因为那个时代需要礼乐作为建立秩序、推行教化的手段,现代社会的运行基础已经和两千多前夫子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了,儒学最有价值的就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精神,其它手段类的东西大多都已无用,西方的好,拿过来,批判吸收,日本的好,拿过来,批判吸收,只要仁心善念这个最核心的中国精神是中国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