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高宗中宗什么意思
“祖”、“宗”,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的庙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庙号的选字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
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等也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