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文言虚词也的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也的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也的用法总结

“也”是一个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和意义。以下是其主要的用法总结: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如: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如: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如: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如:

①夫子何为者邪?曰:‘无为也。’(《论语》)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如: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以上是“也”这个文言虚词的主要用法总结。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