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中约的启示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中约的启示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中约的启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约:穷困。

乐:安逸、快乐。

不仁的人,不可以长时间的处在穷困的环境之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逸乐之中。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安仁:安于仁道之中。

利仁:知道仁之可安,也就知道仁之可利。此处的利字,有点“有为而为”的意思。

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心不在外境。外境有困穷、有逸乐,但是,自己的心若不能择仁而处,则在困穷和逸乐的环境中都无法长久。穷困久了必然为非作歹,逸乐久了必然骄横无礼。

仁者,不管是一个人独处还是和多人同处,人生一切可以长久、远大之道的根本所在。仁,乃是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

桃杏之核也被称作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都从此心生长,故此也被称作仁。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根本核心。浅言之,如失去可以长居久安的家。所以,无论外境的穷困或逸乐,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

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即便是没系腰带,没穿鞋子,也自然安适。

利仁者,心知仁为之利,都希望可以有之。如同在电视里看到非常感人的一幕时,很多人都会为之流下眼泪。

师说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真智者必仁。非但己仁,且能利仁。夫子之最高修养不在仁、在智。

有仁德的人,心中自有一股和气,源源不绝,不待外求,因此外面的境界与状况即使不好,也能够自得。要靠外面的环境来支持自己的人,快乐永远是暂时的。

每个人都是圆满具足的,不假外求。孔子这么讲,释迦牟尼这么讲,老子也这么讲。

但是,这还只是初步。除了自己要圆满具足,还要设法让别人也圆满具足,这就需要智慧。所以,“知者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