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杂诗俞平伯
饽饽原是满语,意思是面馍。清兵入关后,饽饽的叫法也传了进来。饽饽类似北方的馒头,略有不同,饽饽的面和的比较硬,蒸熟之后,再放入炉中烤,外皮烤得又薄又脆,吃起来又香又劲道,是平民百姓喜爱的食物。饽饽的品种很多。硬面饽饽是其中的一种,因其水分少,可以放置几天不坏。卖硬面饽饽的小贩多在午饭后至傍晚时间出来叫卖,吆喝着:“硬面饽饽!”
清代《燕台竹枝词》中曾写道:“硬黄如纸脆还轻,炉火匀时不托成,深夜谁家和面起?冲风唤卖一声声。”
一九二一年,俞平伯写下《北归杂诗》十四篇,最后一篇《到家了》写道:卖硬面饽饽的/在深夜尖风底下/这样慢慢地吆喝着/我一听到/知道“到家了”。硬面饽饽和家连在一起,可见硬面饽饽在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