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可得解脱处山水间出处

可得解脱处山水间出处

可得解脱处山水间出处

标题出自《鹤唳华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断地冒出这句话:“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固然是因为近日沉迷于这部电视剧,但仔细想了想,这句话还真的很适合王维。

王维,字摩诘,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琴,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我们看来,王维一生顺遂,且多风流韵事,唯一可称是“污点”的就是安史之乱中曾任伪职,但好在他还有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用凝碧池乐工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悲愤与无奈处境,后来也得到了肃宗的谅解,似乎没有受到太多磨折,晚年还能隐居山野,过着“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惬意生活。

但在读过吟光的《上山》中的一些章节之后,我却忽然对王维此人,乃至很多类似的古代知识分子,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也许隐逸的外表下是不甘的灵魂,也许诉诸纸上的一字一句,是为说服自己、安慰自己那颗想要入世的心。也许在“夜阑风静縠纹平”之下,激荡着无数暗涌,在问自己“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去向的不是自由,而是永远都在纠结中内耗的余生。

入世与出世,政治抱负与诗意审美,究竟如何调和?这就是《上山》一书在虚实游移、时空穿越的情节之中,在探讨的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