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其三赏析
《感遇其三》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诗中融合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下面就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话写出了诗人经历了十年的生死之间的辗转,面对生死的轮回,想要忘却痛苦,却一时难以抽身。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内心矛盾的状况,引出了整篇诗歌的主题。
第二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这句话提到了“孤坟”,这是一种寂寞和孤独的象征,与前一句“不思量,自难忘”呼应。孤坟无处可说,更加凸显出主人公的孤单与内心挣扎。而“纵使相逢应不识”,则表达了即使再次相逢,但因时光流逝,也难以认出曾经相识的人。
第三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依然认得几家村,风雨巫山远。”这句话描绘了一种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热爱。其中“巫山”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地名,暗示着诗人遥望乡愁的情感。
第四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这句话以“征雁”和“蝉”作为生命的象征,出现在同一句里,互为对比,暗示着岁月更替,万物变化的真谛。而“百尺楼”则是写意手法,将自然物体与高耸入云的建筑相映成趣,形象深刻。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物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深情和思念之情,突出了人类内心强烈的感受与复杂的情感状况,达到了唯美、抒情、寓意相融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