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八学士都有谁
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
明朝的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朱元璋自丞相胡惟庸被杀之后,便罢中书省,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然而由于皇帝工作量实在太大,他不得不设立大学士担任顾问,协助自己处理朝政,并最终形成了内阁制度。明朝大学士最初只是皇帝的高级幕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大学士的权力却一度超越了曾经的丞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但因工作量太大设立大学士
明朝初期,延续了元朝的制度,设立中书省,并分置左、右丞相。然而,丞相制度自设立之日起,便始终存在着相权和皇权之争,而朱元璋又显然是个极为强势的皇帝,因此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朱元璋便废黜了中书省和丞相,将中书省职权归于六部,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
如此一来,皇帝便等于兼任了丞相职务,从而将集权统治推向了巅峰。但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同时,皇帝的工作量却骤然加大,朱元璋每天都要批阅两百多件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务,就算是朱元璋这个工作狂,也实在有些受不了。因此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元璋便设立了四辅官辅佐自己,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敩为春官,杜教、赵民望、吴源为夏官,秋、冬官由春、夏官兼任。
要知道,皇帝批阅奏章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乃是一件极为费时费脑费力的工作,那些请示报告之类的奏章还比较好办,可一旦涉及到朝廷决策之类的大事,只要皇帝不想天下大乱,就必须慎之又慎、三思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