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夜无知意思是什么
暮夜无知(拼音:mù yè wú zh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
暮夜无知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暮夜无知(拼音:mù yè wú zh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暮夜无知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暮夜无知”。
暮夜无知成语典故
东汉汉安帝在位的时候,朝廷有个太尉,叫杨震。杨震为人忠诚、耿直,办事清正廉洁,从来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在他做太守的时候,有一次路过昌邑,昌邑的县令正是他过去所举的秀才王密。王密见到杨震十分恭敬,当天夜里,他带着十斤黄金,悄悄来到杨震的住处,将黄金送给他。
杨震看到王密这种举动,很不高兴,就对他说:“咱们是老相识了,我了解你,可是你不了解我,这是什么道理呢?”
王密悄悄地说:“你收下吧,夜已经深了,没有人会知道的!”
杨震生气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惭愧,便把黄金带回去了。
后来杨震做了朝廷的太尉,权力很大,许多人都来找他办事,可是他不徇私情,从不接受人家的礼物。有一次,皇帝的亲戚、大将军耿宝,向他推荐一个人做官,杨震不答应。耿宝威胁他说:“我推荐的这个人,皇帝都很重视,老实告诉你吧,我不过是传达皇帝的意见罢了。”杨震毫不惧怕,:“那么你拿来皇帝的诏书呢!”一句话将耿宝顶了回去。
过了几日,皇后的哥哥也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做官,杨震也拒绝了。可是不久,耿宝和皇后的哥哥所推荐的人,都在朝廷做了官。杨震还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怨恨。
汉安帝延光二年,皇帝刘祜为他妈妈修造宅第,大兴土木,耗费巨资。朝廷上的奸臣、赃官趁机营私舞弊,搜刮民财。樊丰和谢恽更是有恃无恐,假冒诏书,调拨钱粮、木材,为自己建造家舍、园地,花费的钱财人力不计其数。杨震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气愤,他几次给皇帝上书,想劝说皇帝停止这种无益的工程,可是皇帝不听他的。从此奸臣们更加怀恨杨震。樊丰伙同一群赃官,趁皇帝出巡在外的机会,派人去收缴了杨震的印绶,并且指使大将军耿宝禀奏皇帝,说杨震对圣上不满,怀恨在心。结果皇帝下诏,遣送杨震回乡。
杨震离开洛阳城,走到城西的几阳亭时,对他的儿子和随从们,感慨地说:“人死了,倒没有什么,可惜我身居高位,却不能除掉奸臣,制止祸害国家的人。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日月呢?我死后不要用好木头做棺材,不要设祭堂!”说完,便喝毒酒自尽了。
暮夜无知成语寓意
杨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的回答让王密哑口无言,获得了“四知太守”的雅号,以一个清官的形象流芳百世,成为后世为官的典范。曾子说过“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其意思就是个人的言论行为总是会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所以谁都不应该心存侥幸心理去做坏事。一个人只有时时都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在正道上行走,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暮夜无知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元末明初·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第九回》:“李渊再三推让,避席而起。寂随扯之曰:‘暮夜无知者,惟我四人而已,何以见疑?’”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各怀旧恩,又心服他前知,加意用情,手腕偷力,蒲鞭示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