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鼓盆之戚意思是什么

鼓盆之戚意思是什么

鼓盆之戚意思是什么

鼓盆之戚(拼音:gǔ pén zhī q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周庄子·至乐》。

鼓盆之戚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鼓盆之戚(拼音:gǔ pén zhī q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周《庄子·至乐》。

“鼓盆之戚”的原义是敲着瓦盆唱歌的悲哀,比喻丧妻之痛;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

鼓盆之戚成语出处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战国·庄周《庄子·至乐》)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鼓盆之戚”。

鼓盆之戚成语故事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慰问他。惠子到了庄子家,见庄子正坐在席上,两条腿像簸箕似的摊开来劈着,鼓盆而歌一敲着瓦盆在唱歌。

惠子说:“你跟嫂夫人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她为你生育孩子。如今孩子长大了,她也老死了,你不哭就够无情义的了,居然还鼓盆而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么个道理。妻子死了,我难道不感慨叹息吗?但我考察了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开始的时候本来没有生命;不只是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只是没有形体,也没有气。一切都混杂在恍惚之中。后来开始有些变化,变化而产生了气,气再变化就出现了形体,形体再变化就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到生命死亡。这样一来,生与死同春夏秋冬一样交往循环, 会终而复始的。如今,妻子安安静静地在天地之间睡觉,我却在呼天抢地地哭。我认为这是没有通晓自然变化规律的行为。这么想一想,也就没必要为丧妻而哭泣了。”

鼓盆之戚成语寓意

庄子妻死却鼓盆而歌,绝对违背常理。但是,庄子把“妻死\"或哭或歌看作是认识上的对立,而不是事物的本质。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便是庄子的思想。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生人死,都是大自然循环往复过程的展现。知道这个道理的人,随着大自然的流转而自在地飘荡,所以不分生死,不趋生,不避死,生不喜而死不悲;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认为生是福、死是祸,所以趋生避死,为生而喜,为死而悲,结果不但不能改变死人的命运,而且枉费活人的精神。

其实,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离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之所以在面对死别的时候会伤心,就是因为人们有思想、有感情。从人生发展的规律上讲,死是很平常的,人们要以平常心去对待。毕竟,生死都改变不了。

鼓盆之戚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鼓盆之戚”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比喻丧妻之痛。

运用示例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刘武忠书简帖》:“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排遣,人之处世,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凡百更须以道自处,无伤生也。”

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张时于未赴任之先,已有鼓盆之戚;方欲为亲,及得福娘,于是不复作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家綦贫,又有鼓盆之戚,茆屋数椽,溽暑不堪其热。”

鼓盆之戚成语辨析

鼓盆之戚—丧妻之痛

“丧妻之痛”即指失去妻子的悲伤。“鼓盆之戚”与“丧妻之痛”这两者都是表达对于妻子死去的悲伤之情以及悼念之意。不同之处在于“鼓盆之戚”比较含蓄、轻缓;而“丧妻之痛”较为直白、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