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城狐社鼠意思是什么

城狐社鼠意思是什么

城狐社鼠意思是什么

城狐社鼠(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汉·刘向《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又见于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

城狐社鼠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城狐社鼠(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汉·刘向《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又见于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

该成语是指以城墙为依托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该成语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城狐社鼠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汉·刘向《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何则?所托者然也。(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

演变过程

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九·谢鲲传》)

综上文献所述,才有了“城狐社鼠”这个成语。

城狐社鼠成语典故

王敦,字处仲,山东临沂人,东晋大将。晋朝的山东王家是赫赫有名的大贵族,王敦的祖父王览,叔祖父王祥,都是晋朝的大臣。东晋失去了对于中国北半部的统治,退守江南,建都建康(今南京)。王家跟着南迁,在朝中势力仍然很大。晋元帝司马睿的丞相王导,就是王敦的堂兄。王敦的妻子就是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所以当时人们说“王与马,共天下”(马指司马氏)。

但是,司马氏与王氏之间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却也相当尖锐。起初,晋元帝在建康刚即位时,彼此还互相支持,互相利用,矛盾并不突出。王导、王敦一文一武,全力辅佐晋元帝稳定局势。王敦被任命为统帅,后来还任江、扬、荆、襄、交、广六州的军事总指挥,兼江州刺史,镇守武昌,掌握了整个长江上游,权势很盛,对于长江下游的首都,有很大的威胁。晋元帝当然察觉到了这一情势,便分别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各拨万人,严加防范。名义上是防范北方各国的南侵,实际上是对付王敦。

王敦心里也明白晋元帝的企图,便积极准备起事,可是如发兵东下,进攻首都,这分明是反叛的行为,岂能轻举妄动,于是就找了个借口,说是刘隗奸邪,危害国家,必须清除他这个“君侧之奸”(君王身边的坏蛋)。王敦的这个借口,是从汉初的吴王刘濞那里学来的,刘濞当初谋反,就是声称要清除晁错,“以清君侧”。

有一天,王敦便对他部下的长史(幕僚)谢鲲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铲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谢鲲想了想,摇着头说:“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意思是说,千万使不得呀,刘隗虽然是个祸害,但是他就像是藏在城墙里的狐狸,躲在神庙里的老鼠一样,要想捕杀不得不有所顾忌。毕竟,要挖掘狐狸,恐怕要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是君王的近臣,依靠的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力量,势力相当大,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鲲的话,非常不高兴。后来,王敦对谢鲲很是不满,用他为豫章太守,但又不放他去上任。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从荆州起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犯上作乱。司马睿知道后大怒,命刘隗等人回建康准备防守,司马睿更亲自披甲出镇城郊。后来,王敦之乱得以平定。王敦被摆成长跪的姿势戮尸。

城狐社鼠成语寓意

王敦拥兵自重,皇帝任用刘隗和戴渊牵制王敦。王敦就借口说刘隗是奸邪,危害国家,必须清除“君侧之奸”,为起兵反叛寻求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的部下谢鲲反对王敦起兵。也正因为此,朝廷平定王敦之乱后,谢鲲没有受到什么牵连。正所谓“邪不压正”,一个人惟有擦亮双眼,认清邪正,不随波逐流,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城狐社鼠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该成语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指以城墙为依托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运用示例

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一出》:“城狐社鼠,扰朝廷,毒闾阎。”

现代·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