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不三不四意思是什么

不三不四意思是什么

不三不四意思是什么

三不四,汉语成语,拼音:bù sān bù sì,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意思不像样、不正派。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不三不四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不三不四,汉语成语,拼音:bù sān bù sì,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意思不像样、不正派。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不三不四释义

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样子。

不三不四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不三不四例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陈灵公口中还在那里不三不四,耍笑弄酒。”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缒媪》:“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到上海游学,不三不四合上了好些朋友,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什么民权、公德,闹的烟雾腾天,人家都不敢亲近他。”

不三不四成语溯源

在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思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不三不四成语辨析

【近义词】不伦不类、非僧非俗

【反义词】正正经经、中规中矩、有板有眼、有模有样、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谜语】二除七;二分之七;

35

【歇后语】七个钱放两处;七尺布拦腰剪

不三不四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人的品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