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每年通过率
注册会计师每年通过率大致在10%到20%之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会计》通过率为12.87%、《经济法》通过两次为16.69%、《审计》通过率为13.22%、《税法》通过率为17.34%、《财务管理》通过率为14.50%、《公司战略风险管理》通过率为15.62%。
注会考试专业阶段一共有六门考试科目,分别是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管和战略。关于注册会计师各个科目的特点,高顿君已经贴心的为大家整理好了,具体如下:
会计:会计这门科目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基础。
审计:审计的教材晦涩难懂,同学们理解起来一般会觉得比较吃力,高顿君建议大家反复研读教材。
财管:计算量最多的一科,涉及大量公式。
经济法:法条数量庞大且考生不容易记忆,这门科目十分考查同学们的记忆能力。
税法:税法这门科目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琐碎,大家记忆起来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战略:战略这门科目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的大局观以及管理能力,需要大家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才行。
我们把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大致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以及冲刺阶段,每个阶段复习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在注会备考初期我们就应该着重学习基础知识,而在强化阶段大家就要以习题练习为主。强化阶段不是不需要看书和听课,而是大家如果不接触习题,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将会觉得力不从心,出现“明明是学过的知识,却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情况。
1、考试科目多,知识点每年更新
注会考试各科目的教材内容较多,考生要在五年内通过六科考试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非专业的小伙伴,备考难度相对会计专业的小伙伴更高,需要备考的时间更长,而且很多小伙伴都是在职参加考试,学习时间也较少。
且注册会计师科目的知识点每年都会更新,从新教材出版到参加考试,只有短短5、6个月的时间,能够用来彻底消化新知识的时间比较紧张。
2、报考科目搭配不当
注会专业阶段科目的考试成绩有5年有效期的限制,如果考生没有做到在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全部6科考试,那么最早一年考过的科目成绩就会全部作废。
正因为有这个限制的存在,所以考生搭配好每年的学习科目,掌握好报考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