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怎样科学养护管理大岩桐

怎样科学养护管理大岩桐

想要养好大岩桐,首先要学会“摸清脾气”。它们就像怕热的小公主,最舒服的温度是20-25℃。一旦超过30℃,就会“发脾气”——叶子发黄、植株枯萎。这时候,给它们“打个遮阳伞”或者“喝点水降降温”就很重要了。如果家里有空调,那就更方便了,直接把温度调到它们喜欢的范围。冬季温度低于10℃时,大岩桐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时候要小心别把它们冻坏了,可以找个通风干燥的地方“安顿”好它们。

给大岩桐“喝水”也是一门学问。它们喜欢湿润但不积水的环境,如果缺水,叶子会变黄;如果浇水过多,就会“营养过剩”反而不开花。还有一个小tips,大岩桐对自来水里的“杂质”很敏感,最好先放一天再用。

施肥方面也要注意“薄肥多施”,大约每隔10-15天用一次稀薄的饼肥液。不过要注意,千万别把肥料弄到叶子上,否则叶子可要“抗议”了!

如果大岩桐不小心生病了,比如得了“猝倒病”、“灰霉病”或者被“尺蠖”侵害,也不要慌张。消毒土壤、保持盆土不积水,喷洒相应的药剂,就能让它们慢慢恢复。

怎样科学养护管理大岩桐

大岩桐的科学养护:

①温度。根据大岩桐的生态习性。生长开花的适宜温度是20-25℃。当气温高达30℃以上时,会造成植株枯萎发黄,可通过遮荫、地面洒水等方法降温,避强直射光照,家庭养护中可利用空调来调节温度。冬季气温下降至10℃时,大岩桐逐渐进入休眠期,这时应将块茎沙藏或带盆保存在通风干燥、气温在10-12℃的室内,如湿度大、温度低,块茎易腐烂。

②水。生长期应增大空气湿度,使叶片郁绿,生长繁茂;盆土要湿润,如缺水太干,叶会变黄;如盆土过湿,会引起徒长,而导致不开或莛软、蕾枯。大岩桐因对水中矿物质等杂质反应比较敏感,城市用的自来水必须存放一天后,才能浇灌。

③肥。要掌握薄肥勤施和看长势施肥的原则,一般10-15天浇施1次稀薄发酵的饼肥液,与其他肥混合应用。在幼苗期掺入氮肥;在花芽分化期掺入磷肥,即过磷酸钙浸出液。冬眠期不得施肥。施肥中切忌沾污花、叶,否则易引起叶片腐烂。

④病虫防治。

a.防治幼苗的猝倒病,主要是对培养土进行严格消毒,在管理中忌盆土过湿或积水。

b.对危害叶、茎、花蕾的灰霉病,喷洒800倍50{bf}多菌灵稀释液。

c.危害叶、芽的主要虫害是尺蠖,在家庭养护中,以人工捕捉为好,或晨、晚时喷洒1次净叶灵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