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儒林外史中迟衡山的主要情节

儒林外史中迟衡山的主要情节

儒林外史中迟衡山的主要情节

衡山,何许人也?此人名不见经传,乃是《儒林外史》里的一个小人物。据小说第三十三回介绍,他是江南名士杜少卿表侄卢华士家的业师,和编辑畅销书《历科程墨持运》的编家马二先生是好友。此人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和余大先生有一段关于抨击风水的议论,很有意思。

余大先生有感于本地寻地葬父母很艰难,每耽误了先人的安葬,便向迟衡山请教:“这郭璞之说,是怎么个源流?”郭璞是东晋的一位作家,著有《葬书》,后被讲风水迷信的人奉为祖师。迟衡山回答道:“只要地下干暖,无风无蚁,得安先人,足矣!”他还说:“士君子惑于龙穴、沙水之说,自心里要想发达,不知已堕于大逆不道。”

 敢于指责惑于风水者乃是“堕于大逆不道”,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论。余大先生想不通,便问道:“怎生便是大逆不道?”迟衡山又解释道:“有一首诗,念与先生听:‘气散风冲那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这是前人吊郭公墓的诗。小弟最恨而今术士托于郭璞之说,动辄便说,‘这地可发鼎甲,可出状元。’请教先生,状元官号始于唐代,郭璞晋人,何得知唐有此等官号,就先立一法,说是甚么样的地就出一样东西?这可笑得紧!”

迟衡山接着又反问道:“若说古人封拜都能在地理上看得出来,试问淮阴葬母,行营高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