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中国早期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中国早期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中国早期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教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宋明时期三次发展的高峰,对应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创、发展和成熟的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和封建制社会形成的时代。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春秋战国是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的时期。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教师可以随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有了较广泛的联系。由于各家各派相互抗衡,又相互补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这既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同时又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各家各派的大师辈出。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大贡献,还在于教育理论上的成就,尤其是儒家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儒家后学,总结了这一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撰写了《学记》、《大学》、《中庸》,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学制的体系、道德教育体系、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等方面的理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教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至法家、名家既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此时,由于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官学教育呈现出时兴时废之状,难以担当起传递和发展文化的使命。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门弟观念的强化、九品中正制的推行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并臻于鼎盛。